5月2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二楼集体备课室召开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校第五巡回指导组常亮同志及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郭松朋、高丽萍、包羽分别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和改革开放时期历史的学习体会进行了交流。
郭松朋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提高到超过10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达到美国的7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OP从226美元上升到10000美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零,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岁;科学技术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教育文化事业成绩斐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同时,郭松朋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这两个时期的历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艰难探索、艰苦实践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胆略、胸襟、气魄和成就。在我们办学实践中,坚持好“八个相统一”要求,敢于改革创新,善于运用改革创新的新成效,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提高。
高丽萍围绕“树立正确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个主题谈了对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体会。她指出,用历史主义方法看待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正确历史观的根本经验。纵观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对于革命和建设危害极大。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脱离具体历史环境而盲目否定历史甚至企图通过抹黑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错误社会思潮。这种错误思潮从根本上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对待历史不能坚持辩证否定观,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看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我党的根本路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二是开展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三,要利用主流媒体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第四,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包羽着重谈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历史的认识及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他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次伟大飞跃:一是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二是中华民族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与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思想保证。坚持实事求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是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后,坚持实事求是,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才能纠正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也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作出正确的决策。
听完三位老师的分享,常亮同志充分肯定了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并提出建议:一是抓好党史后续内容的学习;二是做到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全体教师;三是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
(通讯员:沈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