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首页
 >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

添加时间:2015-11-03 来源:求是 浏览次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

                                          文章来源:《求是》2015年21期 [作者:辛向阳]  发布时间:2015-11-02

 

 

核心要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演进逻辑不断向前发展,继续回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所谓现实逻辑就是始终以发现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所谓未来逻辑就是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强有力的把未来的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分清晰地把握着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历史逻辑使我们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未来逻辑以历史逻辑为根据,中国发展的未来都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未来逻辑更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走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创造;作为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中国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基本逻辑。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

  所谓历史逻辑就是始终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始终沿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前进。历史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列宁曾经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演进逻辑不断向前发展,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些观点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是一个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些观点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新性回答。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这些观点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新性回答。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鲜明的现实逻辑

  所谓现实逻辑就是始终以发现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现实逻辑性,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中等收入陷阱”。2013年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跨越这一陷阱就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尤其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制度建立起来。深层次问题之二就是“修昔底德陷阱”。2014年1月22日,美国《世界邮报》刊发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专访,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今世界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时说,我们都应努力避免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一方面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同时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避免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国强必霸”的政治逻辑。深层次问题之三就是“福利陷阱”。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把公共服务和公共保障变成一种兜底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使人们能够勤奋劳动、不断进取,防止由社会保障带来的游手好闲现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全面依法治国中突出的执法司法问题。首先,要解决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问题,超越“党大还是法大”的政治陷阱。有的人把党大还是法大作为讨论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认定法要高于党,否则就不是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说过,‘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矮化、弱化甚至动摇、削弱、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以下突出问题:一些律师和法官、检察官相互勾结充当“司法掮客”,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出于个人利益,打招呼、批条子、递材料,或者以其他明示、暗示方式插手干预个案等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深层次问题,就是要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纪念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此,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不以权势重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以犯者少而忽视,不留“暗门”、“暗道”,不开“天窗”、“侧门”,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清晰的未来逻辑

  所谓未来逻辑就是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强有力的把握未来的逻辑。列宁在1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有70个马克思也不能够把握住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的总和;至多是发现这些变化的规律,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指出这些变化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的逻辑。”他还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最高任务,就是从一般的和基本的特征上把握经济演进的这个客观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分清晰地把握着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丰富内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一个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国家,是建成了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国家,是完善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国家,是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国家,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是建立了学习型社会的国家,是拥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国家,是创新型国家。这是一个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是使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定制度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建设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加全面实现的国家;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法治中国;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的中国;通过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建设平安中国;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万代计、长远谋的事业。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央强调到建党100周年时,要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当代中国,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很多,如怎样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我们党始终强调一个论断: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就应当做到与人民群众永远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历史逻辑使我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未来逻辑以历史逻辑为根据,中国发展的未来都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未来逻辑更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走向未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部主任、研究员)   

 

 

 

 

 

 

 

 

 

 

 

 

 

 

 

 

上一条:树立贯彻“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

下一条: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