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工党支部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专题党日活动,走进和林格尔县舍必崖小学和挠尔板申村,了解乡村发展情况,见证乡村振兴成果。
舍必崖小学是一所仅有十名学生和十六、七名教师组成的中心校,在校学生多数为家境贫寒或身体残疾。支部教师们为小学捐赠了一批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聆听了在校教师对学校整体情况的介绍,参观了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处,对舍必崖小学的发展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参观慰问后,支部教师们都感慨不已。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大家由衷的敬佩这些坚守在乡村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扎根一线、献身教育的伟大热情和崇高品格,并将所感所获融入到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挠尔板申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李忠东为我们生动全面讲解了挠尔板申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未来规划以及面临的问题。
挠尔板申村是一个农业村,土地资源丰富,有高标准农田12000亩,人均收入高,但之前这里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上访村和矛盾纠纷村。在党的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挠尔板申村路好走、环境美、人心齐,这个落后村变成先进村,“后进村”挂上了“前进挡”。
活动结束后,在返程途中,支部教师在车上热烈讨论所感所获。一方面,大家在李忠东书记身上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基层乡村干部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深刻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另一方面,大家纷纷表示,挠尔板申村党建阵地的打造历程与挠尔板申村天翻地覆的建设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今后立足本地资源,挖掘基层故事,讲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结合课程,将这些身边的案例讲授给同学们,让大家了解当前中国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引领更多的同学立鸿鹄之志,投身祖国建设发展的大潮之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了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主要目标。通过本次党日活动,我们见证了内蒙古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也感受到了内蒙古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汇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这些见闻与感悟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扎根三尺讲台、传播北疆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祖国北疆更加亮丽的风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