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二楼会议室召开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校第五巡回指导组张红梅同志及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郭松朋、高丽萍、包羽分别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的学习体会进行了交流研讨。
郭松朋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全方位外交部局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贡献达到30%以上,取得了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雄安新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破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我们学百年党史,就要抓住时代主题,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高丽萍围绕“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题,交流了对十八大以来历史的心得体会。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能否给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意识形态工作事关重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成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而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她强调,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中,辩证思维能力是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统领各项能力的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具体应用,是从事物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出发分析矛盾,抓住重点把握规律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包羽在交流时,将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概括为“一个特征”和“一个成果”。“一个特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是以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依据。“一个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所给出的系统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指导。
会后,学院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和党总支会议。
(通讯员:沈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