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二楼会议室召开党总支理论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会。郭松朋、高丽萍、包羽、杨申扎布、乌兰巴特尔等分别就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进行了交流研讨。校第二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孙玉伟同志到会指导,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郭松朋在交流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突出了“三大亮点”:一是回顾百年历史,民族工作的最大的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二是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三是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方向。学院要认真学习领会,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宣讲团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思想进头脑、进课堂,促进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高丽萍围绕“纵观百年党史,深刻领会增进民族工作共同性方向论断的科学内涵”这一主题,从增进民族工作共同性方向昭示的历史趋势、增进民族工作共同性方向的丰富内涵、增进民族工作共同性的方向彰显的科学方法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她指出,所谓民族工作的共同性方向,就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的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这个共有精神家园,是有血有肉的实体,是充满活力的共同体,其内涵主要包括共同发展、共同生活、共同治理、共担风险、共同参与。
包羽从“在民族工作中正确把握同与异的关系”角度出发,交流了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体会。他指出,增进不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工作中的同与异的关系,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从而把我们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杨申扎布以“敬仰伟大进程,坚定伟大信念”为题,深入交流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理解和感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党的领导、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等方面谈了认识和思考。乌兰巴特尔结合所授课程,围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主题,分享了对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体会。
会后,学院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
(通讯员:沈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