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首页
 >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添加时间:2016-04-20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陕西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调研报告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如何把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武器,成为推动工作的思想源泉,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陕西省这几年是如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为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了这份调研报告。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陕西省社科理论工作者职称、学历情况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陕西省群众接触媒体状况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陕西省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展情况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陕西省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拥有丰富的精神和历史遗产。

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

  陕西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本版图片、图表均为资料图)

  1.陕西省推进党的创新  理论大众化的现状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基层干部群众之中,团结、动员、引领他们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灵魂工程。近年来,陕西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着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助力“三个陕西”建设实践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党中央关于推进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的部署,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赋予了新的内涵;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为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开创了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局面。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陕西省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站位还不够高。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不仅是凝聚全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国梦实现、关乎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支撑。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此认识不够,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的重经济工作、轻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理论建设,把发展经济看成是硬任务,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看成是软任务,理论宣传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的理论宣传工作以完成上级的部署为主,创新性开展工作较少,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说得还不够清。主要是理论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内容与群众需求契合度还不够紧密。 

  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有许多疑惑和理论盲点,迫切需要引导和阐释。但理论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工作,许多时候还是照本宣科、讲大道理多,对于群众关注的如教育、医疗、房改等切身利益问题关切得不够,通俗讲解、接地气回答不够,不能真正引起群众共鸣,难以化解情绪、解开心绪,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讲理论”与“管实际”两张皮的现象。 

  (三)队伍还不够强。基层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的高度关注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但是,基层宣传队伍的结构是零碎的、不全面的,主要由宣传部门牵头,以社科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为主组成,侧重于党的理论政策的宣讲,很少具体涉及理论政策在基层的转化,没有普遍吸收司法、信访、文化、农业等部门专家进入宣传队伍,没有形成与群众产生共鸣的理论宣传体系。群众的要求与理论普及供给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跟实际结合不够的理论教育、传统的宣传模式,群众不太欢迎,甚至有些排斥。 

  (四)方法还不够多。在宣讲过程中,我说你听、我讲你看依然是主要形式,填鸭式、灌输式依然是主要方法,现场答疑、多媒体演示、案例式阐释运用还不够灵活,有的也在用,但成效不明显。主要是对群众接受习惯的研究不够,对新媒体传播策略的研究不够,加之自身理解阐释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方法手段上的创新,弱化了宣讲效果。 

  (五)覆盖面还不够广。理论宣讲针对党政机关、院校、国有企业的多,面向基层普通群众的宣讲还不够普及。宣讲对象普及到基层社区和农村群众就更少了,使党的声音不能传播到千家万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是重点、是关键,也是难点,由于宣讲不能深入到基层群众之中,导致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不准确、有偏差,从而造成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2.陕西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举措

  陕西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目的就是要实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就必须坚持什么样的阵地都要占领、什么样的媒介都要使用、什么样的人群都要覆盖、什么样的危机应对都要参与的理念,直接融入基层,回答社会关注,回应社会关切。 

  (一)加强传播内容和方式创新,确保理论大众化工作落地生根 

  1.坚持以上率下。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开展以来,陕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带头学,坚持向中央基准看齐,认真借鉴兄弟省的宝贵经验,采取学前专题调研、现场专家授课、联系重大问题研讨问策等形式深化学习,并结合省情实际和发展需要,研究提出改革发展重大举措;领导干部自觉学,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理论与学典型、学规定书目与学自选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边讨论;党员干部跟着学,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心内容,采取读书笔记展评、心得体会评比等形式督促大家学深学透,在陕西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思考氛围。 

  2.坚持用大众话讲清大道理。当前,陕西正处在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用大众话讲清“追赶超越”“五个扎实”的新要求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大道理,既要说“理”,更要说“明”说“透”,将“理性话语”转化为老百姓能轻松接受的“感性话语”,把深奥的理论讲活、讲清楚,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明白。 

  为此,陕西选择了一批理论宣讲经验丰富的宣讲团先行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教育试点,采取群众自主“点菜”的方式,将“以我为主导”变成“以群众为主导”,实现“送理论到基层”、“送党课上家门”、“送培训到单位”,将党校课堂延伸到基层,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快餐式”教育服务模式。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对宣讲材料进行认真修改打磨,严把宣传导向,确保宣讲材料通俗易懂,接地气、有人气,切实传递正能量。宝鸡市委宣传部、渭南市委宣传部、省委高教工委等单位在每次宣讲活动之前,先统一收集整理宣讲提纲,由单位主要领导邀请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等对宣讲提纲进行讨论、试讲、完善,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的地方,改用群众喜爱的方式去宣传,确保干部群众听得懂、理解透、会运用。汉中市将理论大众化的重心放在基层,汲取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通过编辑出版农民诗歌集、开展农民诗歌朗诵会、组织山歌歌圩和群众性文艺汇演等,因势利导,将这些特色文化在群众中推广,让群众在娱乐的过程中接受党的创新理论。 

  3.用新手段传播新理念。要使理论宣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唯有不断地创新宣讲形式,转“粗放式灌输”为“精细化教学”,切实提升思想灌输和理论教育的效果。一是细分受众,因众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听众、不同需求组织内容,设计宣讲方案。在机关,讲党的政策和敬业奉献故事;在企业,讲诚信经营故事;在社区,讲邻里互助故事;在农村,讲新农村建设故事,避免千人一面、大水漫灌的传统宣传方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特别注意改变“一人讲、大家听、满堂灌”的“说教”,用群众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做到台上宣讲,台下“共鸣”。二是与群众“面对面”、和百姓“零距离”,到田间地头、村居院落面对面交流,实打实地说理点拨,使宣讲生动鲜活、合情入理。三是宣传身边人,宣讲身边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讲清党的创新理论,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达成共识。四是通过形象生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优化教育效果。 

(二)用足用好平台载体,扩大和拓展工作覆盖面 

  1.用好传统媒体阵地。充分借助主流媒体在传播、践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中的前沿阵地作用,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如渭南市开设了《标杆在身边》《向人民报告》《深化改革在秦东》等栏目,聚焦党的最新理论动态、政策方针;宝鸡市结集出版的《群众之路——宝鸡市宣传干部“进基层社区 讲中国故事”》一书,为基层干部宣讲提供了课件范本,宣传干部“进基层社区 讲中国故事”活动已经成为宝鸡市宣传战线的工作亮点和宣讲品牌;渭南市各个村组社区都建立健全了“讲故事”活动长效机制,培养了自己的“草根宣讲员”,在基层组建了一支“不走的宣传队伍”。 

  2.用足新兴媒体平台。一是精心策划部署,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打造提升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品牌。二是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载体进行“短平快”渗透,更好地让理论宣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三是组织一定规模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优酷、新浪、腾讯和博客、QQ群、帖吧、论坛、微信等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上,建设个人云学习空间,依托文字、图片、特别是视频、讲座资源等载体,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四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云学习平台,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理论学习提供方便、快捷、可互动的优质载体。渭南市开通了理论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送3-5条理论学习信息,并创办渭南理论学习网,开设了时政要论、中心组学习、学习平台、工作动态、华山讲堂、专题链接等7个板块、14个子栏目,以权威理论文章、时政热点及宣讲视频、精品书籍为重点,通过网络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传播效果。 

  3.融合各种宣传模式。坚持全面统筹、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理论宣传途径进行立体联动的教育模式,形成立体宣传格局。结合省级理论研究基地、实践示范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两微一端”十大理论品牌、报刊网络十大理论平台,实现大报大刊每周有文章、高端论坛每月有声音,为理论大众化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各阶段理论宣传主题,同一时期在电视台、报纸、网站开辟专题专栏专版,组织专家学者推出同一主题理论解读、评论文章,策划专题报道,组织网上专稿、评论、跟帖等,形成理论宣传的浓厚氛围。渭南市针对不同年龄、行业、层次、背景人们的心理特征,通过“四进零距离”“一元剧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文艺化、趣味化的形式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山阳县按照“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话身边理、身边人教身边人”的思路,组建全民说唱团,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群众当主角、唱响大道理”,把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便于群众理解、接受和参与。省内部分高校也将宣讲的重点工作聚焦到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把“我的中国梦 讲述中国故事”作为宣讲主题,从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高度,为学生阐释理论逻辑、历史必然与现实选择相统一的道理。 

  (三)建立制度机制,确保理论宣讲制度化经常化 

  1.用制度化促进常态化。站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高度,健全完善学习机制,推进理论学习的常态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主要有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制度、党员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制度等;不断完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个人自学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等制度;规范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倡导领导干部定期参加下级党组织的中心组学习,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对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常抓、常议、真落实。 

  2.把“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把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情况,分别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党的重大创新理论学习、舆论引导工作作为重要考核项目,对理论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坚持中心组学习通报制度,对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和理论宣讲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推进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学习的时限、数量、质量制定检查考核标准,通过以考促学等手段督促党员干部主动学习。 

  3.打造好人才智库这个“倍增器”。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壮大宣讲队伍,是系统内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的有力举措。通过业务培训、理论轮训、参加座谈等方式,一方面不断加强对理论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充实宣讲力量,建立理论大众化宣讲人才库。通过在“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群体中广泛招募群众志愿宣讲员,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讲台让给群众,让百姓讲百姓事,讲给百姓听。着力建设一支服务“三个陕西”的“最强大脑”,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善于发声、富有权威的“理论陕军”。 

3.陕西省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按照这一精神,陕西省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高举旗帜,坚持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推进理论大众化,要突出问题导向、解疑释惑、解决问题,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始终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的第一任务,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系统阐述其发展脉络和科学内涵,科学评价其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明确方向,坚持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推进理论大众化,要突出现实分析,拒绝标题党、莫须有、假大空、造概念的做法,通过“短实新”的表达,解答广大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关切。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走向,是群众的重要关切。要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把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安排和长远考虑、推进“三个陕西”战略目标和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成效等,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坚持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坚持用身边实际解读方针政策,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态势,增强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与创造性。 

  凝聚共识,坚持用陕西实践汇集陕西力量。推进理论大众化,要突出凝心聚力,有效有力地回应广大群众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切。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面对面集中宣讲,聚焦陕西在改革发展中面对的分配、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生态等各种民生热点问题,引导群众辩证地看待和思考,联系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各项民生工程,谈下一步的解决措施,从而凝聚共识,用陕西实践汇集陕西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突出特色,坚持用陕西故事唱响陕西声音。推进理论大众化,要突出陕西特色,唱响陕西声音。唱响陕西声音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最接地气的“陕西故事”,通过讲述老陕身边人和事的兴衰变迁、讲好三秦热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讲透建设“三个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脉络要义,有效扩展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影响力和主导力,让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的“陕西声音”唱得更加响亮。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只要坚持问题导向,扎根基层、立足群众、服务发展,在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上下功夫,我们就能不断开创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此调查报告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钟顺虎执笔撰写)

上一条:探寻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的内在逻辑之作——评《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贫困治理制度分析》

下一条:大学招生,行政和学术谁说了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