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辅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首页 >> 学习辅导 >> 正文  

传播马克思主义要以人为本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论园地 添加时间:2017年06月06日 15:40 浏览次数:

作者: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副教授 包岩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强调大众化,因此,在开展传播过程中,要科学认知受众地位,注重受众参与,多和群众开展平等沟通,也要在传播实践中,建立宣传反馈机制,改正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调整传播方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提高宣传效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成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生产实践的指南。在关注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实际应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的应用水平,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传播学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一门显学,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效能。尝试从传播学视角探索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思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表征

  首先是实践性。实践性就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赢得大众的认可,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形势下,要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实践品质,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因此,实践性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其次是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内涵和范畴也会出现诸多新变化,在全方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也要做到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特点,既体现时代要求,也能全面把握时代特征,指导群众使用科学的理论,提高理论认知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最后是民族性。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建构了独立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具有独立价值判断、处理现实问题的辩证法理念。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同时,要实现在更高层面推动实践理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传播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

  提高传播时效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上实现互补,使传媒业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借助媒体能够快捷、精准把握党与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及时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时效性,激发人民群众融入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理论的普及度。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不仅能实现共享,还能被广泛运用,因此,全面借助信息化发展方式,扩大理论影响面,能加快大众化发展,特别是通过建立门户网站,提高网站信息量与影响力,这些网站传播的信息,不仅速度快,而且信息量大,与此同时,信息资源的普及化,也便于受众及时查阅、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宽了理论成果服务范畴,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水平。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模式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化、通俗化 

  一是倡导传播手段大众化。强调用具体内容、大众式语言、通俗表现形式,加快传播马克思主义内容,让理论更接地气,由深奥变通俗,成为大部分人掌握的科学理论,为此,既要做好理论的系统宣讲工作,也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将理论术语转变为通俗易懂,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的语言,通过舞台剧、通俗读物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当然,也可以尝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理论的精准宣传,让群众更易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生活、开展工作。 

  二是推动传播主题专业化进程。在实施理论传播过程中,需要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结合具体案例,用简洁的推理来推出结论,这样能引导群众更好理解理论,这更易引发人们的思考,同时,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科学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传播模式多元化。在信息化时代,应构建适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推动传播模式的现代化进程,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等载体,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尤其是网络传播。依靠网络优势,能扩大理论的辐射面,提高传播效率。运用科学的传播运作模式,抢占理论宣传高地,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主动权。当然,也要探索传统媒体和大众媒体结合的宣传方式,建设覆盖全面、传播迅速、立体化互动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大众化进程。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模式要关注社会大众的内心世界,了解其现实诉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实践工作,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源泉。在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去关注社会大众的内心世界,了解其现实诉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进程,将人视为整体,开展系统分析,采用科学的观点,紧密围绕人的本质是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研究。在全面探索“人”的进程中,深入生活实际,了解群众心理所依,运用现代化手段,和群众开展深入交流、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注重开展心理指导,做好沟通工作。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需要通过生活实践去检验理论,通过实践去不断检验并丰富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也需要广阔的胸襟、悲悯的情怀、清醒的头脑,拥有责任感,深化对群众认知,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递给大众,让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衔接,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内化成个体的思维模式。在生活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进取的能量,从而全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要尝试不同媒体、信息技术构筑整体概念,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阵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要依靠信息技术,建立信息交叉传播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密度,让社会大众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媒介来获得知识,也能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能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迪,让理论与群众生活实践相结合,加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也要结合受众的情况,通过宣传展板、黑板报及开办讲座等形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家庭,拉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距离,激发群众掌握理论的积极性,更好完善传播系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受众本位理念,注重受众的参与度,发展平等交流、沟通传播,坚持并不断强化群众路线在理论大众化传播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强调大众化,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将传播内容让广大受众所接受、了解与掌握,才能更好开展实践指导,这样的传播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因此,在开展传播过程中,要科学认知受众地位,注重受众参与,多和群众开展平等沟通,也要在传播实践中,建立宣传反馈机制,改正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调整传播方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提高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国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探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②钱耀敏:《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创新传播路径的思考》,《中国广播》,2009年第5期。 

  ③翟杰全:《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研究及其基本逻辑》,《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建东街275号 邮编:010019 电话:0471-4306286 E-mail:nndmy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