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首页 >> 学习心得 >> 正文  

引领新常态的着力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论园地 添加时间:2016年09月22日 08:55 浏览次数:

 

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江生

  在全面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新常态的基本特点、科学内涵作了精辟阐述,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为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明确了要求,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引领新常态的着力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历史必然,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当前来说,对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对那些市场不能够自动出清,单靠市场不行的,该用行政手段还是要用点。就长远来说,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是我们的目的。 

  在观念上,既要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也要认识到必须划清二者的边界。真正理解和做到,凡是市场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凡是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管起来、管到位。 

  在实践中,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必须敢于和善于自我革命,在行动上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这样,真正做到双管齐下,努力形成市场和政府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真正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好制度基础。 

  把创新挺在前面

  当前,我国要素价格已不再低廉;新常态下,过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不断提高,依靠学习和引进外部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也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因此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自主创新,更多地把创新挺在前面。 

  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真正的创新,还在于自身创新实力的提升,而实力提升又离不开每位创新者的热情工作,信心尤为重要。其实,在当前中国,我们应该具有更加强烈的自信,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我国当前都是科研大国,不仅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的科研队伍,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专利申请数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2015年更是达到了110.2万件。 

  要解放思想,让中国人成为最有创新意识的人群。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中国人安土重迁,不善于走出去;有的中国人局限于祖宗成法,思维不活跃,不善于吸纳新事物、新思想。在创新方面解放思想就是要让我国的大多数国民突破前面提到的桎梏,树立世界眼光、雄心和创新精神。 

  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起人的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这里关键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给予科研人员更为优厚的待遇,使得科研人员敢于创新、愿意创新、能够创新;二是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创新成果能更好为创新者带来收益,促进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更加主动地工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要调节好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从生产端入手,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概括地说,就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需要注意的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从我国当前经济的客观现实出发,是使我国供给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而不是西方“供给经济学革命”的翻版,更不是要搞西方供给学派的那套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抓手。 

  先看农村,农村不发展或者发展慢了经济就算不上健康发展。但是靠第一产业,靠第二产业中的低端生产,靠第三产业粗放发展能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吗?显然不能。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还是要靠新型城镇化吸纳农村人口,支持农村发展。而且,每年还有一千多万人口流出农村,只能通过新型城镇化来吸纳。 

  再看现有的城镇,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这些城镇已经有了非同小可的成就。但是,其离青山绿水、宜居优雅,离城市发达、生活方便,离竞争力强劲的差距实在还很远;更不用说目前我国有两亿多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常住人口还没完全融入城市。 

  如何改进从基础设施到基础产业,从人文到社会,再到融合各种生活在城市又没完全融入城市的人口,实现绿色高效、和谐文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比之提高数量还要急迫。也因此,新型城镇化,将给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需求。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建东街275号 邮编:010019 电话:0471-4306286 E-mail:nndmy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