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队赶超商船队
在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30年之际,习近平提出与历史上两条丝绸之路相联系的对外政策倡议,引起广泛热议。一些评论家解释,这是因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达到全新水平,要求对外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另一些评论家则指出,这是中国军方和青年人自信心增长的结果,要求奉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我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战略构想并不表明中国开始奉行进攻战略,而是开始进行积极防御,以回应国家同时面临的军事政治遏制和经济封锁的现实威胁,力争得到邻国支持,建立新的贸易通道。
如果打开中国地图,看看中国周边战略形势,我们会看到以下图景。北方有可靠的伙伴俄罗斯,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协作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向前发展;北方还有蒙古,虽然它与西方强国的联系在增多,但不可能加入西方的军事政治同盟。
中国的西部有局势并不稳定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目前还算稳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面临着领导人更迭,那里有可能发生“颜色革命”。
在西南部和南部的边界地区与印度保持着紧张关系,领土问题暂时没有爆发。阿富汗在美国和北约撤军后将面临内战和解体的威胁。
在西方领导人、缅甸领导人接踵访问中国后,不友好的言辞和举动减少了,经济封锁减弱。但中越关系在变坏,河内在加强军事准备,并与美国发展军事关系。
在东南方向,特别是在濒临南中国海地区,明显感觉到美国舰队积极活动的威胁,与菲律宾及其他一些国家在岛屿归属问题上的争端使关系变得紧张。
在东北部围绕钓鱼岛的争端,随时可能与日本爆发冲突。
防止被包围并不容易,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做到这一点更难。虽然那里是深受中华文明传统影响的地区,中国与之有巨额贸易,有“海外华人”社会的影响,但美国的战略还是很快对中国的海上生命线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现实威胁。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近10年来,由于俄罗斯的积极作为,也由于中国加强在中亚的存在,填补了苏联解体后形成的、西方还未来得及填补的地缘政治真空。
现在很多人已经忘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计划建立新的丝绸之路,把欧洲、高加索及中亚连接起来。1999年,美国也提出过“丝绸之路战略方案”,但在美国参议院未能通过。2006年,美国试图推出这个项目的更新方案,同样被参议院驳回。现在,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失败以及狂热的伊斯兰国积极发展的背景下,北约和美国努力保持在中亚的影响。
联合起来的西方还会努力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地区的竞争中取得成效。这样看来,2015年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对中国是有利的,参加这个联盟的国家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以及地区“超级大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会加入,未来乌兹别克斯坦也有可能加入。地缘政治的“真空”已经填满了,中亚局势变得明朗。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积极协作,使中国达到了自己的经济和战略目的,减弱了这一地区精英和有影响力人士日益增强的反华情绪。
同时开展两条“丝绸之路”战略是为了预防经济封锁,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使自己的商品安全地运到西欧、中东和非洲这些重要的市场。中国是欧盟商品的最大买家,欧洲也是中国商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场,2013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达到了5600亿美元。
同时,作为市场和原材料供应者的过境国家和地区的意义也不可小视,中国正是这样看待东盟和中亚国家的。中国与它们的贸易额(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同欧洲甚至整个非洲相当(2013年分别是5600亿美元和2100亿美元)。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来看,俄罗斯暂时还不能被看作是战略市场,而是重要过境区,2014年俄中两国的贸易额只有940亿美元。但是,考虑到丝绸之路主要线路经过的中东及外高加索地区不稳定,俄罗斯控制的交通运输线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仅是指已计划建设的主要大陆通道,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连云港起,经过中部省份和新疆,再经过哈萨克斯坦,其支线通到乌拉尔和俄罗斯南部,然后还可以再分建其他路线,其中有一条沿着刻赤海峡的新大桥到达克里米亚的深水港。从这里货物装船分别通过黑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运往欧洲、中东和非洲。
在中国参与下正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和其他支线同样可以发挥主要通道的作用,沿着这条线已经把中国的货物运到了东欧和西欧(2014年运了200列车)。中国对北方海上通道的开发越来越感兴趣。连接中国西部和西欧的公路干线也不会绕过位于欧亚中心的俄罗斯,公路线也是从中国西部到西欧大通道的一部分。中国境内有这样的公路,现正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修建。古老的丝绸之路有很多支线,彼此分开,长度从几百到上千公里不等,成为在欧亚大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贸易通道。
习近平不仅制定了两条“丝绸之路战略”,还亲自监督其具体实施。2013年10月底,在北京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参加者有全体政治局委员、党和政府负责外交和外贸部门的领导人、大使、资深外交家、军队领导人、学者和记者。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重申了其新构想的意义,他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2014年11月初,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新构想提出一年后,习近平要求积极开展精细化的工作,把战略规划变成具体的工作计划。在主持召开的在中国具有高级经济指挥部作用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要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参与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单位,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针对相关规划的准备工作做了汇报,其中提到建立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一个美元都没有的银行
在古代俄罗斯,工匠们修建宏伟的木制教堂时一颗钉子都不用,因为正是钉子把耶稣基督钉在了十字架上。现在北京开始建立庞大的金融机构,将不使用美元,无论是中国自己,还是其他国家,都受美元这种流通中介的剥削。
2014年10月24日,21个亚洲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简称“亚投行”)。亚投行原始股本为500亿美元,注册资金达到1000亿美元,是美国和日本控制下的亚洲开发银行资本的三分之二。银行大部分资金自然由倡议方中国提供。2015年底将建立银行总部,并设在北京。
仅仅两周后,中方再次提出倡议设立丝绸之路基金。在11月8日举办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向丝绸之路基金这个新的国际组织提供400亿美元。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倡议者习近平的说法,该基金将直接用于支持“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网、电站、电视基站等。2015年1月末,在北京宣布设立200亿美元的民间能源发展基金,作为对丝绸之路基金的补充。
习近平还把加强亚太自贸区建设作为“金融架构计划”的补充,在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时清晰描绘了其轮廓。这一自贸区构想几个月来经受住了与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竞争。
美国的方案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排除在外,很快会失败。未来事态将会这样发展:中国的建议得到亚太经合组织多数国家的支持,同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计划也尽力拉拢它们。不等这个大规模的新多边自贸区形成,中方就或是与一国,或是与其他大的伙伴签署了双边协议。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国与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和韩国签署了相关文件。
新建立的银行和基金、地区的和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将改变亚太地区的面貌和行为规则。从前实质上具有殖民时代的贸易、金融规则、国际关系模式,将很快被新的、带有亚洲文明特点的、适应大小经济体的规则所取代。正因为如此,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提出了“亚太梦想”。他号召大家“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没有谦虚,他说“亚太梦想”“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
习近平:“中国号”船的新舵手
物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作用力都要经受反作用力的考验,以达到力的平衡。在取得可观的经济成就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引擎之后,中国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不安和反应。中国对日益增强的压力作出回应并采取了应对措施。中国新的领导人习近平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方,他乐于参与外交活动并越来越成为外交高手,提出新的理念,促进其重要的、长久的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取得成功。
中国的成就使其现在的领导人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强有力人物。习近平以其主动、坦诚、坦率,赋予中国形象以“人性化的面孔”,增进了世人对中国的好感和了解。不久前哈佛大学在30个国家进行的国家领导人形象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成为世界最知名的政治家,得到8.7分(总分为10分),超过普京(8.1分),远超奥巴马(6.2分)。
中国人常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国号”船驶向了全球政治的大海,它敢于逆流而上,复兴被遗忘的航线并开辟新的航线。这艘大船没有损害全人类利益特别是邻国的利益,而是从全世界共同利益和福祉出发,与邻国就航线达成协议。
采访亚·阿·纳戈尔内秘书长
(俄罗斯政治分析专家机构“伊兹博尔斯克俱乐部”秘书长,《明日报》周报副主编,历史学副博士)
尊敬的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维奇,您从事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政治研究已将近半个世纪了,那么您现在如何看待中国在这一世界重要地区的积极作为?
在21世纪国际关系历史上,不仅在太平洋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2011—2014年地缘政治和经济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在2011年公开宣布“重返亚洲”,公开遏制中国,这一进程不能不激起回应,可以从这个角度看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这些构想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整体上开始发生转折。中国的这一转折性变化,拥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上的,也是对内政策上的,关系到近14亿中国人生活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发生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人类生活的改变。
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宣布,到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强国,提出了使中国全球化的任务。我们暂时只看到朝这一方向迈出的最初几步,但这最初几步让人印象深刻。在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我看到了欧亚大陆两个大国——俄罗斯和中国,建立了协作的新模式。
在2001年签署的协议中,中俄把两国关系定性为“战略伙伴”,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在人们看来接近军事政治同盟。来自西方和美国的遏制政策迫使中俄相互接近,西方不能容忍不屈从于其政治、贸易和金融的国家。
作为中美关系问题研究专家,您如何看待目前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习近平“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中国事实上实行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的政策。习近平主席宣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中国领导人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看到,中国的对美关系是如何平稳、有尊严地向前发展的。北京拒绝了华盛顿的主要要求:迅速提高人民币汇率。同时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计划地调高汇率。
中国没有陷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但考虑到美国军事基地在其边境附近、航空母舰和战略潜艇抵近其海岸,中国在有计划地发展国防潜力。
欧洲“颜色革命”成功的范本没有在中国上演,中国专家准备采取措施预防在香港、新疆、西藏和其他地区发生类似事件。在西方“软实力”试图污染中华文明、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水流上筑起新的大坝。
俄罗斯和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在围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意义进行激烈讨论,您对此有何看法?
我认为,这个构想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决不允许“损害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关系质与量发展上的成就。没有俄罗斯方面的积极参与,至少是持中立态度,这一构想的实施将很困难。习近平主席对中国这一构想的解释和普京总统的赞同,为欧亚大陆走廊的洲际交通运输大动脉、经贸物流中心、新工业和农业区建设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前景。这条走廊在区域内的运行,能够抵御不友好的遏制尝试,使进出口的重要通道免受威胁。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整个欧亚大陆——从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发展的基轴,显示了中国新的、主要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习近平的地缘战略选择将带来难以计算的经济和政治好处,其规模,我们的专家包括国家机构还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估。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样,是中国正在制定的全球化的宏伟方案。在非洲地位的巩固、建设尼加拉瓜运河和发展与拉丁美洲的关系,发展在西欧和北美的市场,与东盟和一系列亚洲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些都是链条的环节。去年中国还出现了一个新概念——新常态。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指向了中国资本的全球化,建立有中国积极参加的新的全球金融机构。
几年之后,我们将认不出中国,认不出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