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熊玠 主编] 发布时间:2016-05-30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时隔两年之后,再次来到中国南部岛屿海南岛的博鳌,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博鳌亚洲论坛是中国主导的一个国际型论坛,类似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模式,旨在突破西方舆论领域的强势,更准确客观地传递中国的声音和影响力。
相对于一些领导人比较刻板的演讲风格,习近平更喜欢家常式的说话方式。他没有奥巴马的美式幽默,但他比其他人更加坦诚。这或许正是西方式演讲与东方式演讲的差别,前者往往更关注笑声和掌声,后者更注重恳切和思想。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这是一次特别的演讲。就在几天前,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辞世。李光耀和习近平有着很多交往,200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七大当选政治局常委后,第一个会见的外国政要就是李光耀。
李光耀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引路人。他对不少国家领导人评价不高,但对习近平却格外看重。在会见后撰写的书籍中,他将习近平比作中国的曼德拉。
李光耀说:“习近平的大气让我印象深刻。他视野广阔,看待问题深刻透彻,但又丝毫不炫耀才识。他给人的感觉很庄重。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进一步想到他曾经受的磨难与考验,1969年到陕西插队,一步步往上奋斗,从未有过牢骚或怨言。我想,他应该属于纳尔逊·曼德拉级别的人物。”
5年后,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李光耀对他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在中国当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将会集中精力处理好各种问题。“他能处变不惊、妥善应对。习近平很有影响力,我相信他能领导好中国共产党,他的军队背景又使他在军中同样很有威信。”
李光耀辞世后,习近平第一时间向新加坡方面发去了唁电。在唁电中,他肯定李光耀“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开拓两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光耀的葬礼备极哀荣。东盟各国领导人,以及韩国总统朴槿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澳大利亚总理艾伯特都在2015年3月29日前往新加坡出席葬礼,外界预计习近平也将出席。但他没有,毕竟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从来没有出席过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葬礼,而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时间上的冲突,因为在海南的博鳌,习近平将公布他宏大的“一带一路”行动纲领。
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告诉来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对于外界的疑虑,习近平一一予以澄清。他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他介绍说,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他将这一构想称之为“盛举”,并代表中国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同时也不排斥地区外的其他国家。
新地缘政治大师
面对外界对中国崛起的误解,习近平的化解之道是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新名词:命运共同体。
他说:亚洲已经拥有世界1/3的经济总量,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同时,亚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面临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地区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
他说,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为“一带一路”做了一系列的战略构想。除了亚投行,还有丝路基金。这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主导的基金,习近平于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旨在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丝路基金”的第一个项目,就是2015年4月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时,该基金、中国大型水利建设公司三峡集团与巴基斯坦私营电力和基础设施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协议,开发巴基斯坦水电项目,满足巴电力短缺的问题。
借助“一带一路”规划,中国正在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喜欢博弈的习近平,正在从顶层设计上超越时空局限,针对区域合作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立足自身发展和转型的比较优势,着眼中外利益最大交集,大手笔谋划和升级了经济外交、周边外交,一系列中国方略、中国方案陆续出台。
如果说以前中国只是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追随者,现在更多是向引领者、塑造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个时代的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无疑是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大师!
习近平首先考虑的是中国国家利益,但也不乏国际担当。他清楚地知道,中国正在回归世界中心舞台,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权力带来责任,中国必须有所贡献,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帮助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在美国对中国有颇多猜忌和防范的情况下,中国如果在军事、政治领域寻求突围,往往会引来美国更严密的围堵;但中国运用经济武器,如同中国的太极功夫一样,出招和缓,但出击有力,既可以塑造更温和的形象,也可以提高地区影响力。其他国家很欢迎,美国则无可奈何。
亚洲的格局很可能因此改写。比如,作为“一带一路”样板工程的“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将出资460亿美元,使中国新疆的喀什与巴基斯坦海岸的瓜达尔港连接起来,中国的工程师正在加紧开山筑路、铺设铁轨。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说,这个项目是“本世纪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巴中两国,而且拥有几十亿人口的整个地区”都将从中受益。
这将推动中国新疆和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帮助巴基斯坦走出经济困境,同时让中国获得进出印度洋的港口。尽管印度专家认为,作为“一带一路”附属工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成,“将大大改变中国在南亚乃至西亚地区的战略能力,增强中巴战略联盟在该地区的实力”。但中国认为此举更多是在经济上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习近平2015年4月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巴各方热烈欢迎。当他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时,巴空军出动8架中国制造的“枭龙”战机护航,巴基斯坦总统和总理都到机场迎接,凸显出中国和巴基斯坦密切的关系。
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演讲时说,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在习近平看来,中巴经济走廊虽然耗资巨大,却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个“一带一路”的样板工程,将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
“走廊规划和布局要兼顾巴基斯坦各地区,让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习近平诚恳的演讲得到巴基斯坦议员们的热烈欢迎,整个演讲中鼓掌达到50多次。
作为经略南亚的重要举措,中国应尼泊尔的请求,正考虑将青藏铁路从拉萨延长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国隧道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这意味着铁路将穿越喜马拉雅山,因此会修建一条很长的隧道。他称,中国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2015年4月尼泊尔大地震后,习近平迅速向尼方表达慰问,并提出中国将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飞赴尼泊尔进行救援,大批中国救灾物资也运到加德满都。中国崛起后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也让世界为之耳目一新。
并非新“马歇尔计划”
西方一些人将“一带一路”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1947年7月,为帮助被战争破坏的欧洲国家重新获得发展,美国推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向西欧国家提供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该计划以当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名字命名,的确帮助西欧国家恢复了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欧洲经济的发展,但也把西欧纳入美国的羽翼之下。
显然,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中国的投入将远远超过1300亿美元,这个新的经济合作体将覆盖全球超过60%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示:“‘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更古老得多,有2000多年历史,现在只是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同时,‘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更年轻,因为它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它是开放合作的产物。”
“马歇尔计划”避免了欧洲经济的崩溃,拉近了大西洋两岸的心理距离,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而“一带一路”如果成功,势必会密切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参与各方共同发展,并改写欧亚大陆的经济面貌和政治格局。
当然,这不会没有挑战。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的中亚地区,一直战乱频仍,大量投资的进入或许会改变这个地区,但也可能被这个地区吞噬。而且这个地区传统上还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在乌克兰问题上与西方对立的俄罗斯,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因此对这一计划持默许态度。但从俄罗斯在最后关头才宣布加入亚投行看,俄罗斯对这个中国主导的金融机构,并不是没有戒心。
即使在中国最忠实的盟友——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也必须克服喀喇昆仑山的极端地理环境,尤其是一些恐怖分子、地方分裂势力活跃的地区,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挑战。2004年,修建瓜达尔港的三名中国工程人员就被恐怖分子杀害。尽管中国军队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总体上属于防御性军队,不大可能去干涉巴基斯坦的内部稳定问题。这或许正是习近平在访问巴基斯坦时,特意抽出时间会见巴基斯坦三军领导人的原因。
在“海上丝绸之路”部分,挑战或许更大。中国一度和斯里兰卡处于蜜月期,在中国的帮助下,斯里兰卡结束了26年的内战;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更视中国是老朋友。但2015年1月的大选,拉贾帕克萨因腐败丑闻意外落选,新总统塞纳先访问印度,再访问中国,一些中国投资项目也被重新审议。在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后,虽然中国人迅速撤离了战乱地区,但大量的中国器械、工程被遗弃。
在全球化时代,关起门来搞建设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中国的战略空间被压缩,必须寻求突破。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或许也有受英国战略家麦金德的影响。
1902年,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提出“世界岛”概念。这个“世界岛”不是格陵兰岛,也不是澳大利亚,而是整块连在一起的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麦金德认为,地球上的陆地核心,就是由这三大洲组成的“世界岛”,不过由于运输条件落后,这片心脏地带不可能被单一强权控制,无论政权如何扩张,均从未实现;但20世纪初铁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态势,“当亚欧大陆被密集的铁路网覆盖时,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将主宰这片广袤的土地”。
麦金德看到的只是铁路。其实速度不快、轨距不同的传统铁路,并没有完成整合的能力;但时速300公里的高铁的出现,却可能正将这一理论变为现实。当然,这个整合的过程是漫长的,也不会没有波折;但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高铁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类必然走向融合而不是分裂。
中国的高铁,将成为这一整合的重要工具。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被称为中国高铁的超级推销员。
这是一个嬗变的时代,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一个格局颠覆的时代。
过去,条条大路通罗马;未来,条条大路将通往北京!
2014年11月9日,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
水立方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馆,习近平安排在这里举行国际会议,并在第二天设宴招待APEC领导人,自然有他的深意。按照习近平的说法,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他对这位中国哲学家名言的解释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
习近平明白外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他引用这句名言,就是告诉其他国家,中国绝对不会称霸。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和谐共处,喜欢让大家都受益,而不是主动去侵占掠夺。
他对这些全球精英说: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他强调:“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