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原著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首页 >> 经典原著 >> 正文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论园地 添加时间:2016年03月04日 11:26 浏览次数:

受权发布:《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六)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认真学习本书,对于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日前该书已由中共文献出版社出版,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受权连载。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至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期间的讲话、文章、贺信、批示等五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一百八十八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很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看,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有这样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同制造业的结合,推进“再工业化”,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和产业,谋求实现跨越发展。有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观点,有人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有人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融合。如果实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社会资源、集合社会力量、推动合作创新,形成人机共融的制造模式,那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将给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方式带来深刻影响。比如,现在讨论得很热闹的3D打印技术,已经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可以预见,随着3D打印技术规模产业化,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都将面临深度调整。虽然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不同看法,但恰好说明人们正在探讨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以求抢占先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跟踪、迎头赶上。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确实很快,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我看了不少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一些新突破新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比如,大数据。研究表明,工业化时期数据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现在数据量每两年就翻一番。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 

  再比如,先进制造。西方国家都在讲“再工业化”,实质上就是用新技术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未来绿色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的先进制造业,不仅会从源头上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改变制造业“资源消耗大户”、“污染大户”的面貌,而且会引发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重大变革。 

  又比如,量子调控。科学家们开始调控量子世界,这将极大推动信息、能源、材料科学发展,带来新的产业革命。量子通信已经开始走向实用化,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通信安全问题,同时将形成新兴通信产业。 

  还比如,人造生命。这几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很快。二〇一〇年第一个人造细菌细胞诞生,打破了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为在实验室研究生命起源开辟了新途径。有的科学家认为,未来五至十年人造生命将创造出新的生命繁衍方式。这些不仅对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医药、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也将给生命伦理带来全新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这一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机会稍纵即逝。面向未来,可以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抓住机遇、赶上时代的极端重要性。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大概是一百年时间,是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当时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失去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我国经济技术进步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大概又是一百年时间,在西方坚船利炮攻击下,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侵略、政府腐败,长期战火连绵、动荡不宁、民不聊生,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国家建设,也根本没有条件赶上时代前进步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兴起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东亚一批国家和地区抓住这个机会发展上去了,我国在闹“文革”,错失了良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了机遇,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我们国家和民族大踏步赶了上来。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中国决心顺应时代潮流,全面深化改革,抓住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2014年3月2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未来五到十年,世界可能发生一系列重大科技事件,在互联网技术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方面已初见端倪,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也会出现重大变化。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潮头搏浪,树立敢于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23日、24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代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个过程。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6页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6页

  前几天,我看了一份材料,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7-8页

  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战略制高点。 

  ——《在〈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领制高点〉上的批示》(2014年6月23日)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时不我待,新的全球科技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美国是这场军事革命的领头羊,在很多方面已占据先机和主动,还在谋求新的军事技术优势。美国加快发展全球快速打击手段,一些先进武器装备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界限,一旦实战部署,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战争攻防格局。俄罗斯等其他一些大国也都在努力抢占军事技术领域制高点。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比,同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比,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在很多方面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抓紧赶上去! 

  ——《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2014年12月3日)

  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必须在信息化方面多动脑筋、多用实招。我国大数据采集和应用刚刚起步,要加强研究、加大投入,力争走在世界前列。 

  ——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2015年6月16日-18日),《人民日报》2015年6月19日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科学技术在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特别是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致二〇一五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201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4日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自二十一年前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们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同时,我们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目前,中国有六亿七千万网民、四百一十三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建东街275号 邮编:010019 电话:0471-4306286 E-mail:nndmy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