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地成果 > 正文

2022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添加时间:2024-09-05 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农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融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不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根基、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依托学院2022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一)以汇聚专家学者力量为基础,凝心聚力撰写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

校党委书记担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任,并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建设。基地现有成员25人,其中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党课名师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基地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主抓方向,下设五个研究团队,鼓励基地成员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媒体发表理论文章。基地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草学、林学、生态学等学科,其中草学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档,实现内蒙古自治区A类学科零的突破。基地成员撰写了《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突出表现及对策》《当前民族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对策》《美国为何坚持挥舞人权大棒》《关于内蒙古牧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等国家级内采报告4篇,相关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撰写的《从内蒙古实际出发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处理好十对关系》《关于健全生态安全体系、增强维护生态安全能力的对策建议》《依托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内蒙古农蓄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加快发展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服务产业  通过智能化、服务化提升我区新能源产业链质效》《关于完善内蒙古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议》《建议对中蒙边界千年古榆开展保护》《关于加快建立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等资政报告,获得自治区主要领导肯定。1篇研究报告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情况报告类三等奖,1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

(二)以构建“大思政”体系为载体,将铸牢主线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率先在自治区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获批自治区一流课程,课程组获批自治区精品微课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精品案例一等奖1项,精品示范资源包三等奖2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嵌入式、沉浸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各族学生“五个认同”。基地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基地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校内单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效、有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内蒙古博物院、德胜沟教育基地签订协议,搭建了校外实践平台,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党团日展示等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以服务落实五大任务为契机,具体明确基地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事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认真完成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教育厅、民委交办的工作任务,在保障国计民生的具体行动中,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成员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研究”“农牧交错带现代农牧业发展”“黄河流域生态农业示范”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其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研究”等2项课题获批自治区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余项,在《红旗文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道中华》等权威期刊、国家级媒体平台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被求是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四)以积极组织区内外学术交流为抓手,大力拓展基地成员学术视野

基地积极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聘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教授为客座教授。基地成员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峰论坛、世界社会主义高峰论坛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基地承办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全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推进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高端学术论坛,有力地提升了基地影响力,拓宽了基地成员的学术视野。

(五)以加强理论宣讲与阐释为牵引,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基地成员勇于发声亮剑,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支持。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团,赴苏尼特右旗、额济纳旗等盟市旗县、昭君博物院等企事业单位宣讲百余次。撰写《强国必须强语 强语助力强国》《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桥梁》等理论文章,参与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读本》《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蒙古卷》的编纂工作。相关工作被内蒙古卫视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梳理总结相关工作经验,题为《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边疆稳固 在聚焦服务“两件大事”中培育强国兴农人才》的主题文章,发表在2023年9月10日的《内蒙古日报》。

(六)积极参与咨政建言活动,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3年10月13日,基地主任陈永胜参与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达古拉出席的全区高校统战工作座谈会并进行了交流发言。基地专家塔娜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自治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协会副主席参与起草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4日,基地专家塔娜参加王莉霞主席主持召开的征求党外人士及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的座谈会。基地专家李昊担任民进内蒙古农业大学支部主委,积极参政议政,荣获民进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特别贡献奖。基地专家李士珍于2024年7月6日和7月31日分别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民委组织的专家座谈会,围绕基地建设进行建言献策。2020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新闻联播播放了基地专家塔娜用共同体意识扣好青年的第一粒扣子的故事。

下一步,基地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两件大事”,以围绕铸牢主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为重点,坚持“两个结合”,深化北疆文化研究,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主动把基地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来谋划推进,努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更多农大力量。


上一条:承担国家级课题